微信掃一掃分享
圖1:新疆鹽堿地治理前后對比實景照
近日,“十四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新疆綠洲節水抑鹽灌排協同產能提升技術模式與應用”項目順利通過現場驗收,克拉瑪依、博湖縣等四大核心示范基地傳來捷報——曾經土壤含鹽量高達19克/公斤的重度鹽堿地,如今玉米畝產突破1035公斤,灌溉水利用率超65%,耕地質量平均提升3個等級!
圖2:華維集團承擔項目中期交流與工作推進會
作為項目課題三“滴灌水肥鹽協同調控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及設備”的承擔單位,華維集團以自主研發的系列滴灌智能裝備與平臺,為這場“鹽堿地革命”注入硬核科技力量,相關成果獲天山網、科技日報、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等多家媒體關注報道。
圖3:華維農抬頭一體化云首部項目地應用
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,華維始終聚焦“讓每一寸土地都高產”的目標,針對新疆綠洲農業“節水與控鹽難平衡、灌溉與產能不同步”的核心痛點,研發出一套覆蓋“灌-控-管”全鏈條的技術裝備體系。其中,一體化云首部作為智慧灌溉的“中樞大腦”,可實時采集土壤墑情、鹽分、作物長勢數據,聯動智能施肥機實現水肥精準配比,將傳統“大水漫灌”變為“按需供給”,畝均節水30%以上;輕型滴灌帶與一體化電動球閥組成“精準輸送網絡”,既能在作物生育期精準控鹽,又能在非生育期高效壓鹽,破解土壤返鹽難題;新型自清洗砂石過濾器則保障灌溉水潔凈度,避免滴灌系統堵塞,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
圖4:農業科技變鹽堿地為(玉米)良田
更值得關注的是,華維將硬件裝備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,打造的“農抬頭”智慧灌溉管控云平臺,集成了專家決策系統與作物生長模型。通過該平臺,農戶可在手機端一鍵獲取灌溉方案,實現從“憑經驗種田”到“數據化管理”的轉變——在博湖縣靈峰家庭農場,農場負責人趙杰感慨:“以前種黑枸杞、油葵收成差,現在用十四五項目的技術與設備的技術種玉米,不僅播種提前一個半月,畝產還超1噸,每畝毛收入達1700元!”
圖5:華維用科技兌現“變鹽堿地為綠洲”的承諾
截至目前,華維所研發的滴灌裝備及平臺在新疆廣泛應用,示范推廣面積超5萬畝,克拉瑪依示范基地棉田畝產更是從280公斤提升至342公斤,用科技兌現了“變鹽堿地為綠洲”的承諾。
圖6:華維集團董事長、課題三主持人呂名禮做項目進展匯報
“灌溉不止于灌溉,更是在為糧食安全筑基、為鄉村振興賦能。”華維集團董事長課題三主持人呂名禮表示,作為深耕可控農業24年的“新三農人”,華維始終以科創扎實業之根,此次項目中的核心裝備,成功突破洋品牌“卡脖子”困境。未來,華維將繼續迭代鹽堿地治理技術,推動“分區分類分級精準治理模式”向更多地區推廣,讓更多“白色荒漠”變身“金色糧倉”,為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業現代化注入更強動力!
圖7:24年水肥智慧,豐產豐收農抬頭
華維科技護航國家重點項目!破解鹽堿地治理難題,讓“白色荒漠”變“金色糧倉”為國家糧食安全與農業現代化注入更強動力!